7座以下私家车年检制度如何改进和完善?听听专家怎么说
发布日期:2018-04-20 16:22:23 文章来源: 交通言究社
编者按:针对全国人大代表、贵州省安顺市市长陈训华提出的取消七座以下私家车年检的建议,交通言究社发布的《关注:取消7座以下私家车年检可行吗?听听专家怎么说》一文中邀请了法学、车辆安全等方面专家进行了讨论,专家们一致认为,虽然目前机动车年检制度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,但决不能“因噎废食”取消年检,而应当改进和完善。那么该如何改进完善呢?再来听听专家怎么说。
问:请教各位专家,目前我国7座以下私家车年检实施什么样的检验制度?主要检验哪些项目?存在什么问题呢?
车辆年检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。我国的车辆年检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不断完善的过程。大家常说的车辆年检就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,目前我国7座以下私家车安全技术检验主要检查三个方面:一是检验车辆的唯一性,以及是否为走私盗抢车辆等,主要检查号牌、车辆识别代码、发动机号码等;二是检验车辆是否经过非法改装,主要检查核载、外观、颜色、是否加装改装灯具等;三是检验车辆制动、灯光、三角牌、安全带等安全项目。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检验项目。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,机动车数量井喷式增长,车辆年检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,如:检验机构网点少、检车排队、乱收费、检验流于形式、一些检验人员态度恶劣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公安部会同质检总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,于2014年4月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》,放开了机动车检验许可,实施检验机构市场化和社会化。4年来,全国机动车检测线增加了一倍左右,同时还开通了网上年检预约服务,基本解决了群众检车排队的问题。应该说,改革后群众检车体验在不断提升。
此外,改革后,在安全检验项目方面,主要检验车辆制动性、灯光、信号装置、底盘等涉及安全的项目,刚才孙巍研究员也谈到了,目前安全检验项目已基本做到了最简化;在检验周期方面,对6年以内的新车实施免检制度,车主每两年提交强制保险凭证以及车船税纳税(或免征)证明等,即可领取检验合格标志;6至15年的车辆,每年上线检验1次;15年以上的车辆每半年上线检验1次。这样的检验周期从全世界范围看,都已经是相当宽松的了。
总体来看,群众检车体验不佳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检验项目、内容和周期,而在于检验执行过程中因弄虚作假、检验有效性差等导致的“号不准脉,开不对方子”。
同意周文辉主任的看法,目前机动车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确是出在检验方式上。检验手段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,检测设备不能正确反映部分车辆实际情况,从而导致车主不满。
除以上两位专家谈到的外,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被赋予了更多前置环节,包括环保检验、保险、纳税等,车主把这些都看作检车的一部分,也是导致群众认为机动车年检麻烦的原因。当然,当前检验工作在切实排查隐患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。检验机构往往把检车作为一种牟利手段,缺乏服务意识,个别地方检验机构过度竞争,把关不严、流于形式,也使车主们觉得检车的获得感不强。
问:刚才各位专家谈到了,目前私家车年检存在的问题主要不在检验项目和检验周期方面,而在检验方式上。那么针对检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呢?
目前机动车检验中有些项目,如前照灯、制动性能的检验评判单纯依靠检测设备。但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,车辆的某些安全技术状况是设备无法准确检测与评判的。比如高档车的大灯有随动功能,会随着方向盘转向自动调整左右角度,并随着车速高低自动调整上下角度。而检验的时候是在车辆静止情况下检验,没有随动灯光的车辆就不会有问题,但有随动灯光的车辆就有问题了,由此造成车主极大不满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推行检验师负责制,使设备检验和人员检验相结合,让检验师对检验结果负责。设备是辅助检验师判别的一项重要工具,具体的检验结论由检验师根据设备数据和实际情况得出。
我认为改进机动车检验方式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:一是要加大车辆检验设备研发力度,保证车辆检验的便捷、准确、高效,保证不能做假,提高检验质量和水平;二是要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和检验操作员的资质管理,由国家颁发机构资质证书和检验操作员上岗证书,并对检验操作员进行设备操作、数据处理、职业道德等培训,充分发挥检验操作员的作用。
是的,我也同意要重视和充分发挥人工检验的作用,而不是单纯依靠设备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查找和发现车辆安全隐患。检验机构具有专业的人员、设备和管理制度,在查找和发现车辆安全隐患方面,比车主、政府执法人员和普通修理厂等具有更大的优势。比如底盘情况、改装情况等安全检验项目,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细心观察才能发现。
除此以外,也要从检验机构本身入手,进一步强化检验机构的主体责任,从根本上消除检验机构把检车作为牟利手段,把关不严、流于形式、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。
问:刚才专家提到强化检验机构主体责任问题,想请教一下该如何强化其主体责任呢?
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检验机构的主体责任,迫使检验机构按照相关规定、标准检验车辆。因检验机构检验不合格或检验疏忽,未检验出隐患车辆而引发交通事故的,应追究检验机构的责任。
为了避免检验机构在检验机动车时“偷工减料”,可考虑建立“谁检验谁发证”的制度,让检验机构对自己的检验行为负责。通过修订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,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对检验合格标志的样式设定标准,检验机构可根据标准设计样式并发放合格标志,这样检验机构就成为法律责任承担主体。
目前检验机构“权利”过大、“义务”较小,这种权责利不统一的问题是产生各种检车乱象的根源。因此需要落实检验机构的主体责任并加强事后监管。比如,国外一般是由检验机构独立承担检验工作,发放检验合格标志,对检验工作独立负全部责任。监管部门除了日常监管外,更加注重事后监管,一旦发现违法情况,会跟进彻查。检验机构一旦违法,往往只能关门大吉,相关工作人员也会面临被吊销资质、禁止进入该行业的处罚,甚至是刑事处罚,违法成本非常高。因此,国外的检验机构往往不敢触碰违法红线,这值得我们借鉴。
问:看来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管非常重要,那么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加强监管呢?
现在我们的机动车检验服务已经社会化了,但行政许可机关依然不能放松对检验机构的监管。可将检验过程纳入监管范围,发现“偷工减料”或其他违法违规情形的,应当依法严格处理,确保检验取得实效,保障机动车车主合法权益。
明确检验机构的主体责任并不能代替监管。建议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、提高违法成本、加强执法检查。美国很多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。以夏威夷州为例,该州详细罗列了21种常见的车辆检验违法行为,按危害程度分为轻微违法、较严重违法、严重违法三大类,并实行累积记分制度,如一年之内发生两起较重违法行为,暂停资质90天,发生两起以上严重违法行为,则吊销资质。德克萨斯州法律将擅自减少检验项目、车辆未到即通过检验等9种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刑事处罚。
我们要把监管重点从以前的监管设备和技术手段,转变为重点监管检验机构、检验人员和检验结果。要对检验机构实行分类管理,突出监管重点,推动检验机构信用体系建设。对检验严格规范、专业水平高、服务质量好、群众评价好的检验机构,列入“信任”清单。也可以效仿国外,把所有检验机构的检验数据进行联网,融合不同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多个平台,形成国家级的车检数据库,便于监管的同时还可以为检测、维修、保险、二手车等提供统一的机动车年检查询和分析报告。
监管机动车检验机构时还需建立设备监管制度,防止通过修改设备参数进行检验作弊。另外,还应发挥检验行业协会、地方道路交通安全协会、消费者保护协会、媒体等方面的作用,加强社会和媒体对检验过程的监督和曝光力度。
问:除了改进检验方式、强化主体责任和加强监管外,在提高车检便民性方面,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呢?
要提高检验服务水平,增强群众获得感,可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:一是加强对车主的车辆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,制作清晰易懂的关于检验项目和方法的宣传海报、折页等,并在群众等待区张贴、发放;二是增加检验透明度,播放检验过程视频,使群众实时了解检验进程,同时也起到加强监督的作用;三是可尝试效仿德国等国做法,对于每个分项检验结果,划分为“无损”、“微损”、“重损”、“安全障碍”四种情形,改变单纯用数字呈现检测结果的做法,方便群众理解,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。
可以简化检验机构特别是小型车检验机构的准入审批许可,优化检验机构建设布局,积极引导在城市不同区域合理布建小型汽车检验机构,方便群众就近检车。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,加快实现机动车全国范围“通检”。
现在的安检机构,须拥有完整检测线并满足相应场地要求,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。建议改革质检安全检验机构的资质认证规则,实施检验机构分类认证。允许场地满足基本要求、具有基本设备但没有完整检测线的机构进行机动车检验,增加机动车检验市场竞争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可以提供更社会化的检验服务,利用监控授权等方法,让大量专业性强、管理规范的汽车维修店提供年检服务,并对检测、维修、服务、保险等数据进行联网建档与监控跟踪,让私家车主在日常维护保养车辆时,就完成年检。这样既可以节省私家车主的时间、减少排放和浪费,也能让专业的检验机构更加专注于营运车辆的检验,更加高效,成本也更合理。
为减少老百姓车检时来回跑的问题,可以将目前的安检、环检、综检三检合一,一个检验机构就能检验所有项目。以后如果有条件的话,可以逐步将机动车年检调整为少收费或不收费。
为节省车检时间,避免车主在“检验机构”和“修理厂”之间来回跑,可在有一定资质的修理厂试点推行国外的检验、修理一体的I/M制度(Inspect/Maintenance 检测/维修一体化作业制度),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可直接进行修理。此外,也应鼓励检验机构推行免费调修服务。